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家具电商,“双十一”卖得火就完事儿了?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10-11

   

  在家居圈里,电商似乎是永不过时的话题,没有人能够绕的开。但电商时代当前,家具人似乎永远有些近情情怯的态度。不信?数数看目前上市的家具品牌有几家在发展电商就知道了。


  数据来源:中商情报网

  市值前十名布局电商只有俩

  从2015年市值位列前10的家具企业来看,真正大规模布局电商的其实只有索菲亚和宜华生活。其中,走定制路线的索菲亚于2014年组建了电子商务团队,通过自建垂直网站和与主流家装平台、家居平台的合作相结合的模式,基本上与所有主流家装平台、家居销售平台、电商平台(天猫、京东、齐家、土巴兔等)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。

  宜华生活在电商方面的步子似乎迈得更大一些,先是投资了家居物流日日顺旗下沃棣家居、海尔旗下家居平台有住网、家居电商品牌美乐乐、3D设计品牌爱福窝、北京投融有道等,同时构建构建线上线下、家装工装全渠道体系,涵盖的范围也是非常广,包括家装设计、软体家具、家居变装、互联网金融等。

  2015年10月,好莱客宣布入驻优家购商城,意欲弥补其在O2O方面的不足,但最终仍因合作条款未达到一致而以失败告终。其他如浙江永强、永艺股份、曲美,目前还停留在线上推广的阶段,并未真正开展布局电商的动作。

  家具电商尚未形成商业模式

  1.传统思维的窠臼:线上线下分庭抗礼

  不难看出,如今家具企业在开展电商业务时,思路依然停留在“卖东西”的阶段。在操作上仅仅把互联网当做一个销售平台,销售方式也和传统模式相似。对于传统家具人来说,电商似乎只是线下产品的虚拟展厅、统一仓库和收银台,只要卖得好就OK,卖不好就暂时不卖,反正家具这玩意也不太适合在网上销售,线下嘛永远是重点。

 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,家具企业的电商平台势必与原有的线下实体销售终端产生利益冲突,引起这些经销商的反弹,最终黯然收场。原本应该互补的两大渠道,闭环迟迟无法形成,反倒变成了分庭抗礼的模式。

  要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从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考虑分工,就是如何让已有的渠道成为电商的支撑和优势,而不是互相剥离。

  2.互联网+风口下的水土不服

  2016年以来,家具业就发生了这么两件大事:一是中国家具行业首个香港上市公司皇朝家私,因经营乏力不得不出租实木工厂;二是天津本土代表品牌圣斯克,因流动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停工。事实上,家具企业倒闭、老板跑路在近两年已经不是什么新闻,这预示着我国家具业已进入了洗牌期。

  长期以来,传统的家具企业一直无法摆脱卖场进行有战略性、个性化的营销,在“互联网+”风口下产品、物流、售后服务等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,是家具企业“翻船”的一大重要原因。

  另一方面,电商人才不能各就其位也是一个重要阻碍。很多传统家具企业从工厂到电商,从生产到销售,并没有真正懂得电商甚至是家具的人在其位,“所有的问题,他们都推到工厂的身上。这样,许多正规的工厂难以和他们合作,而只能找小工厂,这样问题更多。”有业内人士认为,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目前传统家具企业尚不具备电商的基因,这也就根本造成了家具电商不利的生存和发展局面。

  3.“双十一”卖得好就完事儿?

  说起家具电商,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林氏木业、全友家私之类连年在天猫“双十一”杀进家具类目前几位的品牌,而其他的品牌,虽然也开通了线上营销渠道,但电子商务带来的收入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但是如果你也以为,“双十一”干得好就等于电商成功了一大半,那可就大错特错了。

  仔细看看数据就知道,2013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林氏木业总成交额为1.1亿元,2014年这个数字增长了3倍达3.3亿元,2015年为5.1亿元,虽然还在大幅上升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。同理可见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全有和顾家。

  可见,天猫“双十一”也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平台。看来,家具企业已经有必要脱离卖家具的角度去看电商,将电商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同样的高度去认知。传统家具企业有着出色的售前体验,而电商突破了时空的局限,在物流和支付方面也愈发完善。两者如何体现穿插和互助,如今已成了家具企业生死存亡的事。